第1章 修行的意义(2/2)
人真正的自由,也就是大自在,并不是肉体上的自由,而是心灵上的自由。只要我们还被束缚在肉体之中,就永远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然而,在修行的道路上,修行人会逐渐解放心灵上的限制,最终获得一种心灵上的大自在。这正是脱离苦海的根本原因所在。当我们到达这个境界时,即使肉身已经死去,也不会再对我们的心灵造成任何影响。那时,肉体所承受的痛苦将不再能反映到心灵之上,这才是真正的脱苦得乐、苦尽甘来。
所以说修行本质其实就是修心,明心见性也就是修真、悟真,从小我过渡到真我,把后天形成的各种执念都去除掉,将心灵上的限制解开,从而达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而具体的修行方法,则是因人而异的,毕竟每个人的习性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去掉的执念也就有所不同。最为常见和通用的修行方法,就是先做到清心,然后再观照身心,渐渐觉醒,最终实现明心见性。当年佛陀传授给世人的禅定之法便是如此。至于道家的性命双修,也和这个差不太多,只是多了些炼体长生的相关内容罢了。
我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自从觉醒后,我清楚地明白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事情。我愿意与各位分享我自身的修行经验,尤其是那些曾经走过的弯路,希望能借此帮助大家避开陷阱,减少不必要的曲折路程。这也是我撰写此书的主要意图之一。
在此,我想特别提醒大家一点:千万不要将自己局限于任何特定的宗教门派之内。尽管在讲述某些修行原理时可能会引用大量来自不同宗教的术语或观点,但仅仅因为使用了某个宗教的词汇并不意味着我被该宗教所束缚。
未来,修行必将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主修课程,因此我们不能让宗教信仰成为一种限制或定义。接下来,我将以修行觉悟的大智慧来详细解释为何这本书被命名为《修行宝典》。
修行之路充满艰辛,而这本宝典则是我多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它不仅包含了对各种修行方法的深入探讨,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指导。无论您是否已经踏上修行之旅,或者只是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相信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让我们一起跨越宗教的界限,共同探索修行的奥秘,开启内心深处的智慧之门。愿这本《修行宝典》成为您修行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引领您走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