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针灸机器人(2/2)
德国的针灸治疗和中国传统中医并不完全相同,它经过了全面简化,更易于掌握和临床操作,并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德国每年都会培养出大量的针灸人才,甚至还会向国外输出“德国针灸”。所以,别指望德国的针灸机器人能给中国的中医事业做出什么贡献。
事实上,针灸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远不如德国。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模式。中国的基层医疗机构大多由西医主导管理,而这些西医多数认为针灸是一种骗术,不能治病。这使得中医在基层的推广遇到重重困难,无论在医疗机构工作还是自主创业,都会遭遇种种刁难和莫名的打压。在西医看来,针灸师就是一群骗子,这正是中国现行体制下西医管理医疗机构所带来的后果。
尽管中国的高校培养了大量的针灸师,但他们却很难有机会真正进入临床实践。一方面,许多中国人虽然了解和掌握了针灸这门技艺,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他们并不能合法地将其应用于实际治疗之中。一旦他们动手实施针灸治疗,便会被视为从事非法医疗行为,面临法律责任和处罚。另一方面,即使一些人拿到了医师资格证,也没有足够的医疗机构会接收他们。由于社会对针灸的认知度有限,很多医疗机构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导致针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此外,由于没有医疗机构愿意接收,这些毕业生无法从事医疗活动,只能选择其他行业或继续深造。然而,对于那些热爱中医学、希望通过针灸为他人带来健康福祉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学习针灸技术,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可能因为非法行医而受到惩罚。这样的现实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无助,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担忧。对于那些想要用针灸为别人进行治疗的人来说,这种限制更是一种无奈。他们深知针灸的疗效和价值,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如果他们冒险尝试,由于医政管理的高压,不合理的处罚方式,不仅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还可能影响家人的生活。因此,面对如此困境,这些人只能默默承受,寻找其他途径来发挥自己的能力。
这无疑是一个让人痛心的事实,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如何打破现有体制的束缚,给予中医更多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人受益于针灸等传统疗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只有在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下,才能让这些热衷中医学的人们有机会施展才华,为社会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前中国的针灸发展状况令人遗憾,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后惊讶地发现,他们很难找到一家专业的针灸馆。尽管推拿和足浴店随处可见,但要想接受针灸治疗,只能前往医院。这无疑让人感到困惑:为何原本应方便快捷的针灸疗法,如今却必须在医院经过繁琐的检查后才能施行?这种情况实在是对针灸疗法的极大讽刺。
在国外,针灸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而在中国却面临着严重的限制。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米巧云坚定地认为,引入针灸机器人将是解决之道。一旦针灸机器人得到推广,不仅能节省大量的医疗开支,还能让更多人受益于针灸疗法。
此外,中医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突出问题——缺乏标准化。中医诊断和治疗往往因人而异,导致疗效差异较大。然而,针灸机器人的出现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它可以消除非标准化问题,更有效地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针灸机器人能够助力中医建立起标准化的医疗体系,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这世上有太多的管理者,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往往是为了避免麻烦、免除责任而存在。面对新生事物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引导它、培育它,而是如何去限制它、打压它。于是乎,一系列看似完美无缺、实则漏洞百出的政策应运而生。这些政策,就像是一道道无形的枷锁,将那些本可以茁壮成长的新生事物牢牢地束缚在了原地。
不仅如此,有些管理者还会绞尽脑汁地去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让一切都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捉摸,甚至影响民生。例如, 2023年应急管理部等10部门修改了《危险化学品目录》,至此所有柴油都被纳入危化品,无证运输柴油违法。这条法律导致农民无法为田地里的农机添加柴油,农业自动化如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原本有着巨大潜力的发展的项目,就这样被无情地限制住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制定这条规定的人已经站在了广大人民的对立面。
而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未来人工智能将会逐渐替代掉所有那些需要重复劳动且毫无创意可言的工作,这将使得人们能够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和创造力的提升上去。很多现在难以解决的问题,未来都会很好的解决,所以政策上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更好地发挥出人类独特的智慧和想象力,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